|
1、定义 固定资产盘盈指固定资产在盘点清查过程中发现未曾入账或超过账面数量的固定资产。(即包括前期费用化的资产盘点时发现多出来了) 2、准则处理规定 (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企业如有盘盈固定资产的,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此处虽说是会计差错,但明确了适用追溯调整,防止调节利润) 在能取得相应资产购置资料、投入使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法),应按当时的情况正确折旧,这种情况需要调整可比报表。假设2024年盘盈,资产2022年初买入,100万原值,每年折旧10万,即先调整2023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不考虑盈余公积所得税)90万,再调整2024年年初未分配利润(即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万。 此种方法即借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同时考虑所得税和盈余公积。 在上述情况切实不可行的情况下(重置成本法):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财政部会计司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此处并未规定盘盈必须用重置成本法,只有在历史成本法不可行的情况下重置成本作为首选方案) 1、为何选择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法也称成本法,是指在资产评估时按被评估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扣除其各项损耗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评估价值=重置成本×综合成新率。 因此重置成本法下的评估价值是最接近资产折旧后的价值的。 2、盘盈账务处理的具体逻辑 假设重置成本100万,成新率30%,评估价值为30万。假设固定资产原值100万(一般重置成本法下重置成本与固定资产原值比较接近),因此折旧金额接近70万 (1)资产前期费用化,即计入损益-100万,本应-70万(折旧),即应调整损益30万 (2)前期捐赠所得未入账,本应计入损益100万(营业外收入),-70万(折旧),即应调整损益30万 综上:固定资产盘盈分录为借固定资产30万,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万。同时考虑所得税影响和盈余公积。 3、此种方法是否使用累计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因此,重置成本×(1-综合成新率)只是评估中的定义,并不等同于准则定义的折旧,不应使用累计折旧。 4、盘盈入账后的处理 应按准则预计净残值,预计剩余使用寿命进行折旧 5、是否调整可比报表 即24年盘盈就要看取得22年年初甚至更早的评估价是否可行,一般比较难,此种情况一般不调整可比报表,只用调整盘盈当年年初。
|